宜家要小心了?
現在的場景:在宜家買來好幾箱的木板,螺絲釘,吃力地看著說明書對應每款螺絲應該安裝上的位置。3 小時后,大汗淋漓的你終于把一個書柜給安裝好了。
“自組裝”家具讓我們想象這樣的生活:你回家,收到了一盒白色的塑料物料,插上電板,喝杯熱茶,10 分鐘之后,你有了一張新椅子。
“我們的夢想就是用自組裝的材料取代宜家的組裝理念。”比利時的設計師 Carl De Smet 已經開始使用一種高分子記憶材料來制作家具,可以壓扁裝箱運輸,到用戶家中在還原“記憶”好的家具外形。
其實概念來源于早前在 TED 2013 上提出的 4D 打印——也就是從可編程的“智能材料”入手,實現物品的“自組裝”。當時,MIT 的科學家 Skylar Tibbits 認為,未來的家具、汽車。甚至房屋都可以采用這種技術制造。而他的確預測對了,家具產品已經先行一步。
有趣的是,觸發這種物料“自組裝”的方法,有點像“爆米花”——需要 70-158 攝氏度的高溫,物料就會開始膨脹,舒展,變形。正是由于普通的家庭環境無法大范圍地產生如此高的溫度,所以 Carl De Smet 才會考慮使用電流發熱的方式啟動自組裝程序。
目前這個項目還是一個前瞻性的概念產品,還不能推出市面銷售——主要還是因為這種高分子記憶材料的成本還太高。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的問題,盡管現在我們看到這張椅子很美觀,但其實從 BBC 拍攝的另外一段視頻來看,材料還是偏軟,堅固和耐用程度有待商榷。
當 Fast Company 的記者問道是否能做一張餐桌,設計師的答案是“不一定,要看設計”。因此也能猜到,這個項目距離真正“取代宜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