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可穿戴設備市場當中,仍在前線不斷競爭的恐怕只有谷歌和三星等幾家實力雄厚的企業了。但在幾個月之前,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可謂百花齊放,只要有能力的廠家都會想在可穿戴市場分一杯羹。但是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可穿戴市場已經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逐漸衰退了。
究其原因,是由于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定位仍舊不明確,并且在技術上長久未取得突破性成果造成的。作為互聯網與個人設備之間的橋梁,可穿戴式智能技術沒有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而且穿戴式產品的銷量也難以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相媲美,市場的生命力非常脆弱。
在市場定位方面,所有可穿戴設備給出的方向都是驚人的相似。都聲稱能夠完全替代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但實際上,大部分的高端智能手機完全可以實現這些功能,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以替代智能手機作為自身的市場定位將很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作為一款可穿戴設備來說,僅僅將網絡互聯的問題作為賣點是遠遠不夠的,并且從智能手機萎靡不振的市場來看,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更加令人不安。全球智能手機的銷售額已經出現下滑的趨勢。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面對可穿戴設備這一目前并不被人看好的市場,許多廠商卻反常的進行產品的研發和投入大量資金。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當中究竟是什么吸引著他們如此義無反顧?
究其原因,無非是為了發展。對三星、谷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來說,高端可穿戴設備的技術難關僅僅是目前存在,現階段對可穿戴產品的研發只是一種防御的行為,以此來提醒競爭對手,可穿戴設備領域還是存在競爭的。而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初級的可穿戴設備產品造價低,制造簡單,盡管目前市場的大方向并不好,但面對消費者的好奇心,其仍舊不失為博取眼球和賺錢利潤的好機會。
因此明年的可穿戴設備生產商之間的競爭有可能會更加激烈,從蘋果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發售iWatch開始,其他廠家也會陸續開始推出新的產品。根據相關調研機構的預測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已經達到10億部,平板電腦的銷量也達1.95億臺。而智能手表的銷量到2018年才會突破1.2億支,這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量相比差距很大。
所以可穿戴設備的春天還遠遠沒有來到,好奇心也許會促使消費者嘗試性的購買可穿戴設備,但是在這個信息快速傳遞的年代,人們很快就會對毫無亮點并且會被快速替代的產品失去興趣。想要在可穿戴設備領域賺快錢的廠商將很難維持這項業務的生命力。目前的可穿戴設備正是站在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歧點上,難以突破技術上的壁壘來吸引用戶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