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光伏產業,國家陸續出臺了幾十項光伏產業的相關政策,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快速發展。從歷史數據來看,2012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總裝機容量達到650萬千瓦,2013年一年增長1292萬千瓦。國家能源局2014年年初公布了全年光伏市場的新增備案總規模高達14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占其中的800萬千瓦。
預計今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如果是純粹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即使金太陽項目和度電補貼項目全部加起來,也不可能完成能源局年初下達的 800萬千瓦目標,但是如果加上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項目,這一目標應該就能順利完成。然而,如果就區域分布而言,其實很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任務是無法完成的。這點充分說明了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難度,但這也充分說明,未來我國此類電站的建設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
近期,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其中包含15條分布式光伏的扶持新政,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作為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政策將成為未來光伏電站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這一政策出臺后,今后分布式光伏電站需要解決的政策性問題已經不多了。如果406號文的每一條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相信國內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將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如果各方只強調和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在光伏并網過程中純粹地付出,提供免費支持,短期內也許可以,長期必然難以支撐。尤其是實行度電補貼政策之后,電網相應的計量工作量十分巨大,也為基層電網企業帶來了工作難度和壓力。今后,國家在制定相應政策時,應當適當考慮電網企業的利益,力爭全方位調動電網在分布式光伏項目接入、計量以及相關配套服務方面的積極性。
在新政策出臺,業界對分布式光伏的發展信心進一步增強時,不能忽視分布式光伏發電產業一直存在的一些“老大難”問題。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存在幾方面難題:
融資難問題目前主要表現在中小企業。在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中,大型發電企業鑒于其自身定位的問題,難以有很大的作為。而作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的主流—中小型企業,即使獲得非常好的項目收益率,卻往往因為信用等級不足,無法得到公平的融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