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前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報告:進無止境》顯示,2016年度,科學研究與專利活動在12個主要行業的增長速度均遜色于2015年度。但發明專利數量仍呈現上升態勢,公開專利超過260萬件。由此可見,全球企業、高等院校、政府以及研究機構正在堅持不懈地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通過值得信賴的數據與分析助力創新。此次是科睿唯安第八次發布該報告。報告作為全球創新活動的風向標,對全球數據包括專利申請及學術論文進行了細致分析。本年度的研究發現:專利申請數量同比增長8%,低于去年的14%;同時各行業仍在持續創新,居于首位的食品、飲料和煙草行業,增速為39%。
《2017全球創新報告》著眼于以下12個主要行業:航空航天與國防、汽車、生物技術、化妝品與健康、食品、飲料和煙草、家電、信息技術、醫療器械、石油和天然氣、制藥、半導體和通訊。
此外,該報告還對全球學術論文進行了跟蹤,從而探究科技與學術研究現狀,了解未來的創新想法和創新保護趨勢。2016年度的學術論文產出增長率同樣不及2015年度,進一步印證了創新的增長速度可能會進一步放緩。
科睿唯安首席執行官 Jay Nadler 表示:“創新的腳步并未停歇,創新仍處于上升趨勢。我們始終堅持通過具體指標來衡量創新狀況,希望對未來有一個清晰的展望。”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簡稱 ITIF)指出,創新推動經濟增長。[1] 研發活動讓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能夠獲得新知識、開發新技術和新技能,讓人們在不增加甚至減少資源消耗的情況下生產更多的產品、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研究表明:研發投資每增加1%,經濟便會增長0.61%。
下面是今年創新報告中的一些主要發現:
?創新活動呈現出全球性放緩趨勢,發明專利數量同比增長8%,低于去年的14%,也不及 2011到 2015年間12%的年平均增幅。導致增速減緩的原因或許與目前占到世界發明專利總量60%的中國市場進入平臺期有關。
?2015到2016年間,中國的發明專利增長率僅為9%,遠遠低于2014到2015年間的25%。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導致研發投資增幅相應放緩(據估計,中國的國內研發總支出 (GERD) 在2016年約增長了8.5%,低于 2015 年的8.9%)。
?消費品(食品、煙草、釀造和化妝品)、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制藥)、以及某些高科技(航空航天、半導體和信息技術)行業引領創新之路。這些領域在 2016年的創新增速均高于8%的總體平均水平,尤其是食品、飲料和煙草風頭最勁,以39%的增幅穩居榜首。其他五個領域 -- 化妝品、生物技術、制藥、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也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增幅分別是23%、22%、20%、15% 和13%。
《2017 全球創新報告》中的數據來自于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 (Derwent World Patents Index,簡稱DWPI) 和 Web of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