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批95后步入職場,年輕人已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這一代年輕人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成長,為了解他們的職場態度,BOSS 直聘牽手虎嗅共同發起“2017,年輕人都去哪兒了”青年職場態度大調查,通過 BOSS 直聘人才大數據平臺,分析了1000余萬條18-35歲職場人的求職行為數據,收集了10167名年輕職場人的職場態度,勾勒出中國年輕人對職場的主要態度。
12月2日,BOSS 直聘聯合創始人王云飛在虎嗅 F&M 大會年輕館正式發布了《2017,年輕人都去哪兒了》青年職場生態報告,并給職場年輕人提供了三個建議。
《2017,年輕人都去哪兒》報告發布現場
二線城市熱度遞增,自媒體、旅游策劃師成年輕人職位新寵
受互聯網深刻影響的90后,他們眼界開闊、敢于挑戰、熱愛自由。在職場中,他們更喜歡新行業新風口;自媒體、旅游策劃師等時間安排自由的職業成為他們的新寵。BOSS 直聘與虎嗅的《2017,年輕人都去哪兒了》職場態度報告顯示,2017年共享經濟行業年輕求職者數量是2014年的66倍,品牌和公關類崗位則開始出現離職潮。
共享經濟行業求職者快速增加
流入率、流出率變化前5職位
近兩年,在“一帶一路”和雙創浪潮的影響下,二線城市正逐漸崛起。憑借相對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加宜居生活環境的二線城市,已成為人才吸引力及流入率增加最快的地區。報告顯示,年輕人更中意的城市依然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然而熱度在逐年降低,2017年高達8.2%的年輕人選擇“逃離北上廣深”。
“躁動”的年輕人:近三成年輕人跳槽間隔低于12個月
《2017,年輕人都去哪兒了》職場生態報告顯示,每年6月、7月、3月為年輕人跳槽的季節,平均跳槽間隔為22個月,其中,有28.1%的年輕人跳槽間隔低于12個月。作為新生代的求職群體,90后的家庭和成長環境要改善很多,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小。在薪資待遇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更多的考慮,工作崗位是否匹配、是否有發展前景、個人價值的實現等。
BAT 似乎是大量求職者心儀的公司,數據顯示,有 O2O、IT 軟件、金融、電商等行業大公司從業經驗的求職者,擁有更大概率進入這些巨頭。而那些離開 BAT 的年輕人,下一份工作大部分選擇 BAT 中的另外一家,或者新銳獨角獸 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
職場年輕人:加班只是彌補低效工作的手段
約六成的職場年輕人表示,生活與工作分不開,超過40%的年輕人認為加班只是彌補低效工作的手段。在如此“喪”的2017年,職場年輕人更希望與老板聊點實際的而不是“純雞湯”,而所謂的職場規則,并不會跟年輕人的個性勢不兩立。
發布會現場,BOSS 直聘聯合創始人王云飛表示,這一代年輕人敢于創新、勇于冒險、自嘲詼諧的職場和生活態度,正是 BOSS 直聘所提倡的平等與尊重、勇氣與創新、保持真實與初心的職場生態。
王云飛還給年輕人的職業生涯提出了三點建議:1. 學會認同。學會將自身的發展與公司的發展融合;2. 盡量入對行、進對門、跟對人、做對事;3. 把握5對匹配。即技能對崗位;部下對老板;窗口對窗口;階段對階段;干柴對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