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18年上海徐匯區科技節拉開序幕。本次活動主題為“萬眾創新 -- 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組委會推出了十個版塊的活動,為市民奉獻一場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的科技嘉年華。
人工智能卓醫創新挑戰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上海市政府《關于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推進全球有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由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徐匯區人民政府主辦,上海感知城市數據科學研究院承辦,徐匯區科委、生物谷、科賽、楓林集團協辦的人工智能卓醫創新挑戰賽 (MedAI Challenge)(以下簡稱“挑戰賽”)于5月20日在上海科技節開幕。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毛軍發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朱虹光教授開幕致辭,并與徐匯區主要領導共同啟動大賽。
左: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毛軍發院士,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朱虹光教授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次挑戰賽將著眼于醫療領域的重要內容 -- 病理診斷和癌癥早期診斷,并邀請到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病理科劉彤華院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病理科朱虹光教授、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王德田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科姜麗巖、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教授、上海聯影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席CEO沈定剛教授等多位知名醫學專家和人工智能專家進行評審。
挑戰賽將聚焦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全世界醫學界公認的最可信賴、重復性最強、準確性最高、最具權威性的診斷,是所有診斷手段中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國病理醫生數量缺口極大,而人工智能是填補市場缺口的重要手段。另外,病理檢查急需智能化設備來簡化流程、加速鑒別,然而該技術在全球尚屬空白技術領域。若能在該領域率先突破,則將引領世界病理設備研發總進程。
本次挑戰賽面向全球范圍內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界及醫療、健康領域的從業人士,與來自科研機構、創業公司及高校等領域的專家,鼓勵跨界組隊。根據參賽項目性質不同,比賽將分為團隊組和企業組。無論是尚未注冊企業的在校學生、社會創業團隊還是中小企業的具有創新、成長潛力的互聯網產品項目,均可報名參加。
“人工智能卓醫創新挑戰賽”開賽儀式
挑戰賽將于5月20日啟動報名,5月20日至7月20日進行初賽,7月21日至8月10日進行復賽,8月25日進行決賽。初賽將從報名的團隊里通過線上選出100支團隊參加,再選取排名前10的團隊進入復賽,復賽中排名前5的團隊進入決賽。
大賽獎項豐厚,其中現金獎勵為一等獎20萬,二等獎10萬,三等獎5萬;同時聯合知名投資機構共同設置2億元的人工智能投資基金,優勝團隊將優先獲得創業基金扶持;此外大賽優勝者將得到孵化基地、創業導師、資源對接、政策輔導等多方孵化培育。
組委會誠邀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界及醫療、健康領域懷有理想的各界人士報名參賽,到大賽中來展示實力,共同發展,用科技創新和產業模式革新來促進醫療行業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加快醫療行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