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改變未來,創新轉型實體”是頤高諸多報道中最常提及的一個詞,在任何場合都能看到,而這也意味著頤高已經開啟了多元化的發展之路,產業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旅游養生、投資等業務,20年的頤高業務幾乎覆蓋了從城市到鄉村創新發展的各個領域。
而這也不是頤高第一次向外界傳達服務產業創新的業務目標。
20年前的頤高從賣組裝機開始,到經營數碼賣場,再到經營創業園,20年轉型和多元化成為頤高發展的主線。而頤高20年之際,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轉型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隨著運營項目的不斷增加,參與到城市產業的運營中,完成從“生意人”到“城市運營者”的角色轉變,盡管利潤增長短期內放緩不可避免。
被動的選擇,還是主動出擊
1998年成立的頤高,可以說是經歷了中國組裝機到一體機發展的全周期,也見證了電子產品線下銷售渠道的興衰,2010年,諸多電商平臺的興起對線下實體經濟的沖擊已經加劇明顯,而消費者對于新的消費形態的接受程度不斷開放,線下的專業賣場則是在流量能力和招商能力上都出現了下降,傳統的商業租賃的盈利模式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轉型勢在必行。
嘉興頤高廣場
而早在2003年頤高已經開始嘗試新的經營模式,一邊持續數碼賣場經營的擴張,另一方面在浙江杭州開始投資運營創業園,在這個過程中頤高在盈利模式上也逐漸由物理空間的租金服務轉向包含倉儲、營銷推廣、設計包裝、園區管理等技術類服務收益。而創業園的開發和運營也為頤高向圍繞“創業”和“創新”開展多業務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基礎。
電子商務的發展催生的除了大型電商平臺之外,更有許多圍繞這些平臺而生存的各類小微企業,而這類企業也經歷著分散到集中,業余到專業的變化,而這一現象頤高抓住機會從圍繞科技服務的創業園,到開拓圍繞電商的產業園區,由于產業園區具有產業集約化程度高、特色鮮明、企業之間有明顯的產業關聯,頤高相繼開發出新經濟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物流產業園、跨境產業園、文化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等。
在大肆擴張產業園區布局時,但是由于產業園區占地面積大、投資時間長、投資回報緩慢等因素,大面積的出現投資沉重、人力分散導致的企業規模和利潤增長乏力,甚至出現停滯的問題。
從傳統的地產到新的經濟形態
在產業園區純自身投資出現緩慢的情況下,一方面保持原有園區資產化運營,另一方面以合伙人的形式運營其他產業園區,帶動資產變量的增加。
其實早在2013年,頤高就提出了“城市產業新平臺”的概念,平臺的想法已經很明顯,頤高不希望自己是一家傳統的地產公司,而是在向一家掌握核心服務技術的科技型服務公司轉變。而平臺化帶來的大量資源整合,從頤高近些年在各個領域的投入便可以看出端倪。平臺化給了頤高更多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賦予了城市更多的可能性,從物理空間的資源重構到城市綜合效能提升。
頤高和林格爾云計算大數據創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