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好大夫在線、微醫、丁香園等第二批互聯網醫療企業正式進入銀川之后,互聯網醫院熱潮之后,杏樹林互聯網醫院近日也在銀川正式成立,中國又多了一家能夠開展線上診療業務的互聯網醫院。基于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多年積淀、藥企端的精心布局、自有移動產品的流量積累,杏樹林互聯網醫院作為新來者,在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領域具有先天的優勢。
診后管理服務體系更完備
杏樹林從開發移動醫生工具起家,先后推出了醫學文獻、病歷夾、醫口袋三款 APP 產品。目前,在線注冊用戶超過百萬。其中,病例夾 APP 擁有近60萬醫生的注冊用戶,其中又有相當數量的醫生采用病例夾管理自己的患者,進行診后隨訪管理。
銀創杏樹林互聯網醫院的成立,有助于病歷夾的醫生用戶在杏樹林互聯網醫院多點執業,按不同病癥提供各類自定義的診后隨訪模式,并在患者就診完成后自動推送到患者端,患者配合醫生在家里完成相關病歷隨訪資料后上傳進入病案中心,醫生就可以對患者診后的病情情況進行采集,方便及時跟進和評估診療效果,讓患者在家里也能得到醫生的遠程指導。
除此之外,通過電子處方和線上藥房,開通網絡購藥和配送,線上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自述以及相關的檢驗單結果,開具電子處方。電子處方單由藥師審核后,可發送至患者所在地合作藥房,由患者自行進入藥房購買領取藥品。患者也可選擇線上購藥,則由杏樹林合作線上藥店配送至患者。特別是針對需要長期開藥的慢病復診患者,通過互聯網門診和線上藥房的服務流程,基本可實現足不出戶即享受到醫生診療和藥品配送上門的服務。
杏樹林互聯網醫院的成立,其實是為醫生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的執業渠道,幫助醫生完善了一套從線上診斷、病歷記錄到診后管理的診療規范流程。
創新健康診療服務模式
杏樹林互聯網醫院與杏樹林“患者為服務中心”的服務理念一脈相承,在吸取傳統優秀的診療服務模式時,也創造性開展了個體差異化健康醫療服務。其中,私人醫生服務模式就是其典型代表。
眾所周知,當今企業員工在健康方面普遍面臨問診時間短,誤診率高,醫患不信任,過度用藥及過度檢查的就醫大環境。同時由于員工工作壓力大,對于關心和解決家屬(父母及妻小)的醫療問題力不從心。同時,相較于大企業,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差異化福利,也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員工。杏樹林私人醫生服務就是針對這一現狀所開展的一項創新服務模式,杏樹林面向企業普通員工、企業高管及保險公司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工作。
私人醫生企業醫務室是由杏樹林結合傳統醫務室固定、信任、及時理念,并結合互聯網時代方便、隨時可得、低成本的優勢結合設計的新時代企業健康福利管理服務體系。通過互聯網,進行線上咨詢服務、體檢報告解讀、企業員工健康管理、企業員工健康狀況監控、預防及管理。通過上述服務,搭建了從預防到治愈的三級服務體系。
而針對企業高管的服務定位在中國企業家的“中央保健局”。杏樹林的服務理念是為客戶的健康負責。通過建立一套以“保健醫生”為核心的健保體系,輔以“專科專家”為基礎的醫療,搭建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體系。這類客戶,都配有一個固定的“私人醫生”團隊,負責包括預防、體檢、生活方式管理、病歷檔案和慢病管理等基礎服務。杏樹林互聯網醫院將作為私人醫生業務中醫生服務載體,構成私人醫生整體服務中的重要一環。
推進杏樹林商業化轉型升級
杏樹林正在積極推進各個業務板塊的商業化轉型并已經取得了成效,杏樹林的各項業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僅一季度,杏樹林的商業簽約額度就超過了2017年全年。杏樹林在商業化進程中,已經成果探索搭建了一條藥企合作商業模式并進化成商業產品,數十家國內外大型藥企從中獲益。互聯網醫院的成立不僅可以開展更多的藥企合作項目模式,而且還可以鏈接醫療領域的外圍資源,比如醫療保險、醫療研發機構、公益組織等,拓展杏樹林的商業版圖。
而在私人醫生服務端,杏樹林經過多年的醫療知識的積累,在互聯網醫院成立之前,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私人醫生的知識和管理體系,借助杏樹林互聯網醫院,便于向全國復制私人醫生的模式,響應計委推廣家庭醫生的政策導向。
商業化轉型是一個痛苦且漫長的過程,但有了互聯網醫院的加持,無疑為杏樹林的商業轉型之路打了以及強心劑。
杏樹林互聯網醫院的愿景是希望能夠立足銀川,輻射全國,充分發揮杏樹林在醫生資源方面的優勢,貫徹“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響應“健康中國2030”的戰略思想,堅守“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題。為提升百姓健康管理能力,優化當地醫療費用支出做出貢獻,在自身業務擴展的同時,推動當地健康與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從而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