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秋的暑氣與陣陣小雨的交織激蕩中,在云原生領域精英與業界領袖的見證參與下,由才云科技(Caicloud)、“K8sMeetup 中國社區”、“Kubeflow 中國社區”聯合主辦的 2018 中國云原生用戶大會(2018 CEUC)于 9 月 16 日在杭州正式開幕。
2018 中國云原生用戶大會(2018 CEUC)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前沿性的云原生領域技術大會,2018 CEUC 大會云集了超過 1000 名在云原生領域享有盛譽的技術專家、云原生技術落地企業代表、以及眾多云原生技術開發者。同時,還有超過萬名來自全國各地關注云原生領域的開發者、行業從業者、技術愛好者,通過觀看在線直播的方式,觀看本次盛會。
2018 CEUC 邀請 CNCF 執行董事 Dan Kohn、VMware 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才云科技 CEO 張鑫、華為云容器域產品總監方璞、才云科技 COO 韓佳瑤、微軟全渠道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徐明強、網易云副總經理陳諤、才云科技 CGO 杜寧和 Google 開發者生態中國區負責人李銳擔任主論壇演講嘉賓。
另外,萬達集團常務副總馮中茜,永輝集團 CIO 李靜,百度大客戶部總經理林紅,神州新橋副總裁王佺,順豐科技董事長田民,白山創始人霍濤,聽云 CEO 張濤,追一科技創始人胡曉也蒞臨現場。
從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轉型
結合行業實踐深談云原生
Caicloud CEO 張鑫博士在 2018 CEUC 以《云原生智能助力企業從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轉型》為題進行重要演講。
對于“云原生”一詞,張鑫博士首先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我所認知的云原生可以幫助企業面對復雜的、瞬息萬變的、千人千面的互聯網市場競爭,賦能企業更加輕易地去構造一個可擴展的、敏捷的、高彈性的、高穩定性的業務系統。”他隨后提出實現云原生的三個步驟:即應用容器化、動態管理以及實現微服務化。
結合 Caicloud 行業落地經驗,張鑫博士總結了云原生落地過程中的三大問題:
容器雖然輕便快捷,標準化,但對于底層的資源管理、資源的隔離存在很多弊端。當容器被應用到生產環境時,往往需要通過像 Openstack 這樣的技術棧來解決資源管理的問題。這會導致容器部署拖沓、復雜;
很多企業對于云原生技術利用不充分,導致容器技術大材小用。很多企業僅僅利用云原生搭建所謂新一代的網站平臺、網站托管平臺。由于企業使用開源技術的局限,導致容器只能運行一些企業邊緣化業務;
很多企業對于云原生是否能適應,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 AI 等新興軟件開發,或解決這一類新業務場景中的一些痛點存在困惑,亟需指引。
Caicloud 探索“云原生+AI”新方向
張鑫博士說:“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更多的互聯網玩法,催生國內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云原生是當前軟件行業發生的一次最深刻變革,是可以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技術路徑。”
Caicloud 希望使用云原生為企業開發像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及 AI 這樣的新興軟件賦能,幫助企業實現從數字化轉型到智能化轉能。同時 Caicloud 也希望能在這一領域深耕細作解決新業務的落地痛點。
過去一年,Caicloud 在云原生智能領域取得了讓業內為之矚目的落地成果。Caicloud Compass 業務與資源打通,實現業務管理、平臺管理、資源管理一體化;Caicloud Clever 業務與 AI 融合,實現“開放 AI 飛入千萬戶”。
Caicloud 支持銀聯萬億筆交易的云閃付;為零售行業、電商行業提供圖像識別;在 OCR 技術及零售行業進行實需預測;在用戶畫像方面賦能軟件工程師,無需依賴于太多支持;幫助系統運維工程師從無到有,實現自動化地月檢。
無論是幫助企業通過數千個節點,承載新型的閃購和“雙十一”業務,還是同時管理企業線上的業務系統與數據分析的模型建模。Caicloud 都在性能和效率方面,為企業帶來了極高的商業價值。
堅定的開源擁護者 -- Caicloud
作為 Kubernetes 全球非常頂級的貢獻者,和最早使用云原生來支持智能業務的踐行者和倡導者,Caicloud 一直堅定擁護開源。張鑫博士在演講中特別強調了,開源的重要性。
開源為企業帶來了自主可控的空間,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雖然當前云原生技術還處于一個發展期,但 Caicloud 希望通過更多想象力和基于開源的自主創新,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賦能。
主題演講星光熠熠,大咖云集
大咖們結合全球云原生技術生態環境,從概念術語到解決方案,從生產交付與運維管理,全方面講解云原生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廣大云原生技術踐行者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技盛宴。
我們的代碼有多好?
“我們的代碼有多好?” 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執行董事 Dan Kohn 在開場演講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開源的強大之處在于能夠集結成千上萬的其他開發者,他們在發現 bug,并對我們所依賴的軟件行修復。但是,在我們將其部署到生產環境中之前,軟件補丁無濟于事。我們怎么能相信部署不會破壞任何東西呢?答案就是持續集成(CI)。Dan Kohn 認為當前,我們的代碼還不夠好,需要構建能夠讓我們不斷改進的系統和流程。Dan Kohn 希望通過開源這種形式,讓社區的開發者們聯動起來,共同提升項目和代碼的質量。
云原生的崛起 -- 企業的開源創新之路
從巨石架構到微服務架構,VMware 敏銳地意識到客戶正在改變構建方式。VMware 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在演講中表示,Kubernetes 技術具備可擴展性、可移植性以及靈活性,VMware 致力于通過其強大功能提高開發人員生產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加速進入市場以及不斷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為滿足客戶在任意基礎框架上運行應用程序的需求,VMware 加速與 Kubernetes 相結合,開發快速交付與運維的下一代應用 VMware PKS,發起開源可信的容器鏡像倉庫項目 Harbor。2018 年 8 月,Harbor 開源鏡像倉庫成為 CNCF 托管項目,這也是 VMware 里程碑式的發展。
最后任道遠先生用三個詞總結了 VMware 的云原生創新之路:開放、融合和共生。
智能時代數字化轉型的啟示
智能化時代已然到來,微軟提出智能云與智能邊緣萬物互聯的思想。數字化技術也已經從最開始的流程數字化走向場景智能化,從系統集成化走向全平臺連接化。
微軟全渠道事業部 CTO 徐明強博士在《智能時代數字化轉型的啟示》演講中提出了 AI insight(AI 洞見)即 AI 能把所有問題變成可預測問題。
徐明強博士以微軟新推出的定制語音合成聲音服務,以及 ProjectMurphy 為例介紹了微軟在視覺、語音、語言、知識以及搜索方面的人工智能優勢,展示了微軟人工智能語言識別和圖像識別的最新成果。
談及微軟 AI 在國內優秀落地案例,徐明強博士向觀眾詳細介紹了微軟 Azure Batch AI 與才云科技助力唯品會揚帆“出海”項目 ,自方案落地以來唯品會海出團隊效率提升 85%,AI 模型訓練耗時從 2 個月縮短到 1 周,百萬圖片深度學習時間僅數分鐘。正是這樣的優秀落地案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 AI 的未來就在眼前。
篳路藍縷,不忘初心 -- 華為云容器思考與實踐分享
華為云容器域產品總監方璞在演講中從華為云開發者的角度出發,著力分析下一代開發環境。他認為,容器是云原生技術發展的第一波熱潮,而容器與微服務是企業云戰略轉型的關鍵。
華為云容器在不斷實踐的歷程中,始終堅持開源開放,生態共建理念,積極構建公有云上 Kubernetes 最佳實踐。方璞以華為云容器引擎CCE、華為云容器實例 CCI、GPU 共享型 AI 容器、華為云容器 Istio 服務等產品為例,證明了華為云容器服務“源于開源,高于開源”的實踐結果。
方璞認為,開源必將成為企業構建和部署應用程序的關鍵,只有在容器領域深耕細作總持匠人之心,才能做到不忘初心!
完整微服務技術棧的定義和實踐探索
網易云副總經理陳諤在大會上分享了網易云長期致力于完整微服務技術棧的實踐探索,以及網易在建立微服務技術棧過程中踩過的一些坑。
2010 年網易云業務日漸復雜,版本更新迭代遭遇瓶頸,服務化框架隨即被引入。然而引入服務化架構仍然有諸如服務雪崩、大量請求堆積、故障恢復慢、以及內網負載均衡維護代價較大,引起較多抖動等問題,更是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網易云面對互聯網逐漸復雜的大環境,積極技術更新,創新擁抱開源技術,最終將實施微服務所需的技術棧、工具鏈整合,形成完整解決方案。
企業容器云新時期:更高-更快-更強
才云科技 CGO 杜寧通過《企業容器云新時期:更高-更快-更強》的演講,闡明了企業容器云新時代的發展方向,更高的生產規模、更快的性能優化、更強的安全性為企業定義更多明確的價值。
Kubernetes 技術和社區蓬勃發展
作為國內權威 Kubernetes 技術社區代表,“K8sMeetup 中國社區”在 2018 年收集了近千份關于國內 Kubernetes 部署案例調查問卷。才云 Caicloud COO 及 CNCF 中國官方大使韓佳瑤博士以全球視角結合本土實踐經驗,用直觀的數據呈現 Kubernetes 在國內發展新趨勢。
數據顯示,Kubernetes 部署在公有云上的比例大幅提升(相對于 2017 年調研數據的 Openstack、裸機、公有云、VMware 四分天下而言),大家對于云的形態接受度越來越高。盡管中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業務轉型挑戰,但企業已有數據中心不夠,自建數據中心太慢等問題依然存在,未來將有更多企業采用混合云和公有云。
TensorFlow 讓 AI 觸手可及
人工智能的神奇之處,在于它能被應用在醫療保健、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為復雜的社會問題探尋解決方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人們得以探索全新的研究領域,開發創新的產品,讓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從中獲益。
作為智能時代大潮中的標桿企業,Google 對 AI 的探索一直在路上。Google 開發者生態中國區負責人李銳用一個個短小精悍的例子,深入淺出地道出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歷程,以及 TensorFlow 開源機器學習庫是如何進行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研究的。
“K8sMeetup 中國社區”的高光時刻
歷經 14 個月的辛苦打磨,由 Caicloud 發起,“K8sMeetup 中國社區”主導的對 kubernetes.io 漢化項目 i18N ,目前已完成 78.8%。譯者們為 Kubernetes 項目在中國的發展和探索作出了積極努力。
2018 年 11 月 14-15 日,KubeCon 即將首次登陸中國上海,屆時將有望上線第一個試運營中文官網的版本(soft launch),這將是中國送給 KubeCon 的第一份禮物。 大會特別邀請了社區譯者、講師代表與 CNCF 執行董事 Dan Kohn 共同為 i18n 項目譯者吶喊加油,i18n 項目沖刺儀式可謂是 “K8sMeetup 中國社區”的高光時刻,掀起了主論壇的高潮。
中國云原生落地,步履不停
作為行業用戶頂級落地大會:2017 Kubernetes End User Conference (2017 KEUC)的升級會議,2018 CEUC 不止對垂直領域 Kubernetes、容器技術保持持續關注,更聚焦整個云原生生態全球發展趨勢。從 Kubernetes 到 Cloud Native(云原生),雖只有一詞之差,卻足以反映中國優秀企業對于云原生的深耕程度,已由技術普及邁入實踐落地新階段。
2018 CEUC 是對 2017 KEUC 的傳承和發展,更是中國云原生發展步履不停,落地賦能企業的深刻注解。云原生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正是引導云原生創新和發展人工智能的絕佳市場。才云 Caicloud 正不遺余力地投入全球領先的技術和資源,全面助推中國云原生生態的建設和成長,予力中國開發者把握機遇,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