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至21日,第十屆中國醫院院長大會在西安陜西賓館隆重舉行。此次盛會以“聚焦醫改十年,引領醫院未來”為主題,有超過430余家三級以上醫院參加,吸引全國各地3500余位知名醫院院長及醫院管理者、醫療衛生主管部門領導、醫管領域專家和學者蒞臨大會。
金蝶醫療同期舉辦了“新機遇下互聯網醫院建設與實踐”高峰論壇,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副處長王莉莉、西京醫院副院長張侃、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李小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副院長黎杰運、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任獻青、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胡鐵驪、解放軍第四五四醫院原副院長朱元元、金蝶醫療總經理尹治國、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業務部總經理廖軍、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領導、農業銀行西安分行領導等嘉賓出席并發表了專題報告,以互聯網醫院建設、醫院智慧服務的實踐為出發點,與現場200多位院長、醫院管理者們分享了互聯網醫療在實體醫院中的有效落地。同時,論壇中還重磅發布了“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產品解決方案以及《2019互聯網醫院研究報告》,受到參會者們的熱烈歡迎。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現狀與發展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王莉莉副處長首先強調了國務院對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繼而為與會嘉賓們詳細解讀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近年來的互聯網醫療相關政策,從互聯網+醫療服務、互聯網+公共衛生服務、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等六個方面進一步闡述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現狀及挑戰,并提出了加強政策引導、創新監管形式、享受健康紅利三個維度的工作新思路。
當前,互聯網醫院作為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核心業務組成部分,得到國家政策層面的認可和鼓勵,但出于對監管的考量,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于實體醫療機構進行開設,而金蝶醫療一直以來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產品正好與政策要求不謀而同,具有高度的前瞻性。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時期互聯網醫院建設思路探討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于1953年,是河南省規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省級綜合性中醫醫院。任獻青副院長在報告中提到,無論從政策導向、外部環境,還是從科研需求、基層醫療機構能力提升乃至分級診療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醫院建設都勢在必行。2009年至2017年間,我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從2億元激增至325億 元,復合增速高達89%,接下來預計市場增速將維持在40%左右,未來3到5年內互聯網醫院的診療活動將是非常巨大的市場。
基于實現院內互聯、醫患互聯、院間互聯的三個目標、任院長提出了由實體醫院過渡至掌上醫院并最終實現智慧醫院的建設思路。同時,作為中醫的醫療機構,在互聯網醫院建設中一定要保留中醫醫院的特色,比如打造基于分級診療的互聯網+中醫醫療服務平臺、基于以人為中心的互聯網+中醫服務流程再造平臺等等。2016年院方選擇與金蝶醫療攜手進行互聯網醫院方面的功能建設,已大大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未來還將構建以醫院為主導的互聯網醫院生態圈。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智慧醫院建設探索與實踐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作為國家首批數字化示范醫院和廣東省智慧醫院建設單位,2018年通過了醫院信息互聯互通“四甲”認證,2019年成為廣東省家接受電子病歷六級評審綜合醫院;此外,醫院還在2018年廣東省三級醫院滿意度綜合評價中,排名深圳市綜合性醫院第一。
黎杰運副院長首先引用了國家衛健委關于圈定智慧醫院范圍的三大領域,即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繼而詳細闡述了醫院目前的總體工作思路,在縱向上建立患者的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就醫,橫向上進行智慧門診、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平臺等方面的全覆蓋。最后,黎院長還將智慧醫院建設的心得體會做了分享,一是重視信息化與智慧醫院建設;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全盤布局;三是全方位投入;四是數據說話,增質提效;五是信息安全第一。
西京醫院:智慧醫療探索與實踐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連續7年位列中國醫院綜合實力排行榜第五位, 2018年門急診量達到了380萬人次,就診壓力十分巨大,西京醫院又是如何從容應對,張侃副院長對西京醫院當前信息化建設水平做了一一描繪。西京醫院圍繞構建軍、醫、教、研、管信息化管理體系的頂層設計,逐步建成了醫療管理平臺、軍民融合患者移動服務平臺、醫療物聯網應用平臺等五大平臺,創新性地將醫療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進行整合重構,從而探索出一條符合醫院自主特色的智慧醫療建設之路。
2017年11月,西京醫院攜手金蝶醫療成功上線了西京醫院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為廣大患者提供智能導診、預約掛號、排隊候診、診間支付、檢驗檢查報告查詢、就醫反饋等全流程就醫服務。目前,用戶數逾188萬人次,日均新建電子就診卡的患者達1.5萬人次,實際預約掛號數占預約號源90%,診間支付次數超391萬次,平均為患者節省近96分鐘的就診等待時間,穩定高效地提供了醫院面對患者的“智慧醫療”服務。
金蝶醫療:助力醫院智慧互聯
論壇上,金蝶醫療總經理尹治國發表了《金蝶醫療助力醫院智慧互聯》主題報告,介紹了公司二十余年的發展沿革,以及對互聯網就醫、互聯網診療、智慧醫療的分析和展望。國內的醫療服務發展正處在從“信息化”向“智慧化”過渡的關鍵階段,基于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等相關前沿政策,尹總詳細解讀了金蝶醫療最新的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即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智慧互聯的數字化醫院,以及一體化的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并做了相關醫院案例的分享。
金蝶醫療早于2014年就前瞻性地提出構建“以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模式,迄今已為600余家醫院建設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目前,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交易次數已超過1.2億次,交易金額突破180億元,為廣大醫院和患者緩解了“三長一短”難題,切實有效地為改善中國醫療服務質量做出持續貢獻。
“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產品暨《2019互聯網醫院研究報告》重磅發布
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產品發布儀式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的明朗,尤其是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宣告了互聯網醫院正式開啟規范建設的新元年。金蝶醫療自2014年首次發布了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至今已歷經5年的沉淀和洗禮,產品先進性、功能性、穩定性、安全性及服務等都日臻成熟。
2019年4月21日,金蝶醫療正式在“第十屆中國醫院院長大會”上發布全新的互聯網醫院產品與解決方案。核心內容包括互聯網醫院基礎平臺與五大應用服務:幫助每家醫院建設醫院自主專屬、統一集成、開放共享、安全可靠的互聯網醫院基礎平臺,以及基于平臺構建互聯網就醫服務、互聯網診療服務、醫聯體協作服務、醫院移動工作服務和第三方便民服務五大類應用服務,連接患者、醫務人員、醫院管理者、醫聯體機構、省監管平臺、第三方健康產業等。從而為患者提供診前咨詢、在線復診、藥品配送、隨訪管理、健康教育等醫療與健康閉環服務,并從單一醫院擴展為區域醫療聯盟,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患者,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精準預約、雙向轉診、遠程會診、幫扶管理、醫療協作與教學指導等,達到患者就診流程優化、分級診療推進的最終目標。全新的“金蝶醫療·互聯網醫院”產品與解決方案,為各級醫院創新服務模式將起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與此同時,金蝶醫療創新研究院發布了《2019互聯網醫院研究報告》白皮書,針對中國互聯網醫院政策解讀、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建設和牌照申請、互聯網醫院建設價值主張、互聯網建設模式、互聯網醫院運營方案、互聯網醫院建設示范案例,進行了全方位的細致研究和整合梳理,體現了目前中國互聯網醫院建設的新高度。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療健康之踐行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創建于1950年4月,現為延安醫療集團總醫院,延安集團集團醫聯體共有26個成員單位。作為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醫院,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探索也從未止步,黨委書記李小龍從建設背景、建設成效、互聯網醫院、從IT到DT等方面介紹了醫院當前的實踐成果。
在互聯網醫院應用方面,李書記著重提到了智慧門診基礎平臺以及外聯平臺的建設,通過實現統一數據標準、統一資源管理、統一預約管理、統一支付管理等,進而搭建起由內而外的智慧化平臺。在這當中,李書記對金蝶醫療在醫院互聯網發展規劃中的參與也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延安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自2017年9月上線以來,交易次數已達30余萬次。未來,雙方還將繼續攜手深化在智慧就醫、智慧協同、智慧監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中醫醫院建設探索與實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湖南省首家(最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也是全國首批省級示范中醫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胡鐵驪介紹到,醫院自2015年開展移動服務建設,深刻感受到互聯網中醫醫院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中醫醫院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從大眾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從粗放式服務向精準化服務轉變、從定點式服務向移動化服務轉變,至關重要。
醫院自2016年8月啟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患者移動服務平臺以來,注冊用戶已達53萬,移動支付金額逾5.27億元,門診移動支付占比超過60%,有效地緩解了患者就醫的痛點問題,患者就醫滿意度大幅度提升。在患者移動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醫院繼續攜手金蝶醫療深化應用,現已建成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院-互聯網診療信息系統,以及醫聯體協作信息系統,全面構建起了面向患者、醫務人員、醫院管理者、醫聯體機構的應用服務。系統上線之后,中醫診療中常見的在線復診、移動面診訴求都可通過“在家也能問初診醫生”、“將移動的工作站裝進醫生口袋”的互聯網醫院“專屬醫生”實現;而醫聯體協作服務則可進行在線建檔、遠程預約、遠程會診、雙向轉診、病歷共享、幫扶管理、在線教學等等,有力推動了分級診療、區域醫療在實體醫院中的落地。
最后,胡主任還提供了互聯網中醫醫院發展方向的三點建議:第一,要探索更多的場景,做更多的應用;第二,要符合中醫藥的特點,讓智慧服務貫穿中醫藥服務;第三,探索中醫藥大數據的分析利用,建立一個面向不同用戶的數據分析和應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