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們如何破局 5G?
-5G的到來,打開了許多領域新認知的的大門,而其中對涉及車聯網、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物流等方面的物聯網帶來的影響最為廣泛且深刻。同時,5G的到來,也將向CT(Communication Techonology)行業和IT行業的從業者提出更高標準的要求,以及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那么,從技術角度上來看,無論是CT行業的工程師還是IT界的開發者,究竟該如何應對迎面而來的5G大潮?當前 5G 的發展又處于一個什么樣的階段?未來,5G將是物聯網的時代又該如何進一步實現?
為了更好地幫助開發者們解開心中的疑惑,6月29日,CSDN于北京隆重舉辦了“程序員技術沙龍”之“5G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應用實踐”活動,邀請到了CSDN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始合伙人蔣濤、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多媒體教研中心主任孫松林、金山云AIoT事業部高級研發總監肖江、愛立信中國研發部多天線高級專家朱懷松、愛立信中國研發部主任系統工程師劉陽等一線技術專家到場,以理論融合業態、以業態碰撞實踐、以實踐落地應用,分享5G最新行業現狀、5G與物聯網融合的機遇與挑戰,以及5G最新標準的研發。
CSDN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始合伙人蔣濤致辭
在會議伊始,CSDN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始合伙人蔣濤發表了致辭演講。他表示,一直以來,業界都會頗為關心5G最終會為開發者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CSDN創始人&董事長、極客幫創始合伙人蔣濤
事實上,從2G、3G到4G,以“駕乘新技術,賦能開發者”為宗旨的CSDN與諸多的企業展開了合作,共同舉辦了很多場開發者會議與比賽。
未來,大家將要進入新一代的數字經濟體,而這其中主要涉及五個重要環節與技術領域,即BA5IC。B指的是Blockchain,蔣濤認為區塊鏈技術在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其實非常值得大家去關注;A指的是AI,CSDN也有 AI開發者大會,當前大家可以從中去深入了解國內的AI發展情況;5指的就是5G,在今年內,很多地區會逐步實現5G覆蓋;I指的是IoT,即物聯網技術;C為Cloud,云計算技術。
其中,就5G而言,蔣濤表示,光有信號還遠遠不夠,更多的還是需要業界去深入探索。而作為開發者,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5G到底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機會可以去挑戰,且想要驅動科技發生改變,開發者可以更早地去體驗去嘗試。
5G -- 是什么與做什么?
那么5G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對此,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在《5G -- 是什么與做什么?》的主題分享中為大家帶來了深入的科普。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
韋青表示,物理世界是有物理局限的,所有進步都是有代價的。對于5G的認知,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5G是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明面上來看,5G相較于4G速度提高了50倍、延遲減低了10倍、容量增加了千倍,但是5G最大挑戰不是來自數據面的更高更快更強,而是如何實現網絡自動化,也能夠動態同時支持多種數據的網絡。
韋青:《5G -- 是什么和做什么?》
5G將連接智能邊緣和智能云的結構,5G將加速互聯計算、5G將為物聯網帶來高密度和高可用性網絡。在5G概念的逐漸落地中,對新事物的消化、演進和實現能力,才是當下整個科技制造業最迫切需要的。
如今在不知政策以及運營商下一步動作之際,開發者所需要做的是大量閱讀3GPP和IMT發布的文檔,最后,韋青也提醒道,大家不要高估了5G作為一種工具的作用,它主要流程是把數字信號0、1從基站傳輸到終端,然后再返回基站。其實5G不能算是車,它只是路。
物聯網技術在5G中的機遇與挑戰
在此,大家也不禁好奇,5G這條路如今鋪到了何處?又將通往何方?
在本次沙龍中,來自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多媒體教研中心主任孫松林在《物聯網技術在5G中的機遇和挑戰》的主題演講中分享道,當前中國已分別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廣電發布了5G牌照,其中中國電信獲得了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帶寬,中國移動獲得了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共160MHz帶寬,不過其中2575-2635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中國聯通獲得了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帶寬;廣電擁有了700MHz頻段。
對于5G的發展,孫松林表示,當前的4G顛覆了傳統移動通信的業務模式,未來5G則會推動人類社會信息交互方式的進一步升級。在5G時代,最關鍵的能力包括:更快地體驗速率、更大的流量密度、更高的峰值速率、更低的空口時延等,但還是會以增強移動寬帶、海量機器通信、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三大應用場景為主。
其實,在進入5G時,很多技術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技術可以驅動無線新技術的發展,然則,孫松林認為,業務需求才是最根本的驅動力,畢竟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如何抓住風口才是每個技術人的課題。不過就5G技術本身而言,應用場景開發、大規模組網等難題都是其亟需解決的。
當下5G作為全新的基礎設施,目前最寄予厚望的產業是物聯網,雖然該領域還面臨著網絡接入技術、行業定位、新技術的融合等選擇難題,不過,孫松林表示,創新來自對不連續性的認知,如今我們身處發展最快的科技、機遇最多的社會環境之下,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讓自己擁抱這個偉大的時代呢?
5G時代下的智慧人居新高度
接下來,對于如何擁抱5G的問題,來自金山云AIoT事業部高級研發總監肖江以智慧人居為案例,帶來了5G的落地實踐經驗分享。
所謂的智慧人居,肖江解釋道,其具體是指人居住環境中運用物聯網技術的各類設備與服務,使得生活效率提高或生活品質提升。其中,家庭安全、購物娛樂、日常生活、智慧家庭、家庭照護五大場景已成為智慧人居的重要構成。一直以來,智能音箱被視為智慧人居的入口,它已成功支持智能家電、智能化插件和傳感器等多種智能設備。
如今隨著物聯網設備的不斷增多,以及產業互聯網帶來的數據體量爆發式發展,海嘯式的數據量給帶寬和時延帶來了更高要求,而5G使萬物互聯成為可能,其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融合創新相信會為智慧社區的最終構建添加重要助力。
5G如何解決物聯網的需求
最后,來自愛立信中國研發部多天線高級專家朱懷松從5G標準的研發與應用為切入點,帶來了《5G如何解決物聯網的需求》的主題分享。
在演講中,朱懷松表示,物聯網涉及范圍很廣,其中不同的物聯網應用對網絡的需求千變萬化,如:成本性能定位、是否支持雙向傳輸、以及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達性覆蓋等等。而為了滿足各種物聯網需求,如藍牙、ZigBee、Wi-Fi等近距離物聯網通信協議,以及蜂窩網絡、LoRA、NB-IoT、eMTC 等遠距離的物聯網通信協議應運而生。而5G的發展,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商業化問題。當前大規?;ヂ摼W的演進,需要依賴于NB-IoT和eMTC等技術。
如今3GPPNR Release15中,已經定義了一些縮短時延和提高可靠性的方案,能夠支持一些基本的應用場景。Release16需要進一步增強來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比如工業制造,電力控制。目前5G對超低時延物聯網的設計目標是1ms的用戶面時延。作為下一代重要的標準,5G NR第一個版本主要解決低時延部分,意味著超高可靠性的支持將在NR后續部分支持。
其實當前5G網絡已經做好準備,而開發者需要做的是開發更多新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