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屢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數字經濟時代,農業數字化成為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題。
回顧過去一年,浪潮質量碼聚焦農業數字化,打造農產品“一物一碼”身份證,建設、運營農業高質量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助力鄉村振興。
“做強農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2019年,“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幾乎均提及“農業優先”。對比發現,各地對農業的發展要求,不光是“優先”,更多強調“做強”,體現在高質高效、科技創新、高標準示范等方面。
江蘇省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做強農業品牌,實施農業品牌提升工程,推廣‘巴味渝珍’‘三峽’等區域公用品牌?!敝貞c市把強化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戰略支撐。
內蒙古要求深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堅持綠色興農興牧,增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供給。
“高標準創建10個鄉村振興示范園區、20個‘一縣一業’示范縣。”云南部署2021年農業工作時,要求量化到數字。
從“十三五”實踐看,農業發展成為脫貧攻堅的核心支撐。隨著時代變遷,農業數字化愈發緊迫與重要。
插上科技翅膀
面對農業數字化形勢,浪潮堅持新技術賦能,匠心打造整體解決方案,通過質量碼平臺,為農產品“一物一碼”賦碼,讓政、企、民各方共享質量效益。
質量碼平臺依托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一鏈兩平臺”?!耙绘湣敝傅氖寝r業質量鏈條,多中心化架構整合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檢測認證等數據,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鎖定責任主體。
“兩平臺”指的是認證監管、服務企業平臺,認證監管平臺能實現標準制定、品牌準入、全程追溯、質量監督等功能,服務企業平臺則提供產品防偽、質量可視、流通管理、數字營銷等服務。具體到消費端,人們可掃描商品上的質量碼,查看區塊鏈存證的可信數據,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助推優質優價。
與傳統農業信息化工作相比,質量碼平臺不局限于追溯,也不滿足于平臺搭建,更看重高質量的運營,發揮“平臺+運營”優勢,真正讓解決方案管用、好用。
落地案例方面,質量碼在賦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上,表現優異。例如,內蒙古“蒙”字標、重慶“巴味渝珍”、云南“綠色食品牌”、山東“好品山東”等,紛紛牽手質量碼,走出區域,走向世界。另外,質量碼通過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等方式,多渠道賦能“一縣一業”“一村一品”,讓農業數字化有抓手。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關鍵在于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崩顺辟|量碼總經理商廣勇認為,構建基于數據的質量共治生態,助力農業數字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可行路徑。
“碼”上見效益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質量碼平臺統籌考慮質量與效益,通過常用的“碼”這一載體,打造多方協同可信的生態體系,贏得價值與效益。
云南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與質量碼全面合作。被評為2020年云南“10大名品”的50個產品全部賦碼,賦碼量達到300萬,有力提升了品牌效益。
2020年11月,內蒙古區域公用品牌“蒙”字標發布,質量碼為其搭建質量認證平臺。首批五類產品9家企業獲得認證授權,并與權金城、玉林餐飲、鴻運樓烤鴨店、東來順等多家餐飲商簽約合作,甄選的草原尚品開啟香飄萬里新征程。
獲得重慶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授權的549個農產品,正加速賦碼上鏈,踐行農業科技創新。例如,質量碼打造首款區塊鏈品控的“金標”奉節臍橙 -- 三峽山橙,短短半個月銷售超10000斤,溢價率提高2.3倍。
借助質量碼提供的解決方案,江西省黎川縣農業農村局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攜手,做好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無縫對接,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實現了“開證-索證-驗證-看證”的全產業鏈質量承諾與公示。
2020年10月,質量碼解決方案入選人民出版社《數字科技:扶貧興農新利器》一書。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呂本富點評指出,農產品大數據和產業扶貧深度融合在質量碼中,這是一條創新之路,推動更多企業去追逐質量,塑造品牌,形成影響,從而促進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