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消息,射頻識別技術是物聯網核心技術之一,可實現數據采集、自動識別和無線傳感,它涉及并融合了信息和通信、先進制造、材料、裝備及工藝等諸多前沿和高新技術領域,涵蓋面廣,滲透力強,不僅對諸多產業帶來重大影響,還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變化,在推進國家信息化進程和加快物聯網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
由于射頻識別技術已成為影響本世紀信息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因此受到各國政府、信息產業界和各應用部門的高度關注。目前,全球針對射頻識別相關技術的研究如火如荼,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果;我國自主研發的800/900MHz和2.45GHz空中接口協議標準業已形成。在自主標準制定過程中,國內相關單位積極探索并實踐標準化工作的科學模式,緊緊抓住“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試驗驗證、知識產權處置、產業推動和應用”五大環節,確保了標準的先進性和可實現性。在此工作基礎上,為加速射頻識別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和產業化進程,更好地服務于射頻識別標準化和產業發展大局,由國內產、學、研、用等多家單位,共同倡導、發起成立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
2013年4月18日,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方向副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伍浩副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刁石京副司長、全軍軍用標準化辦公室程旭輝總師、總后勤部司令部劉華參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趙海平副處長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參會領導合影
大會首先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趙波院長致歡迎辭,指出開放實驗室的模式,組織和工作方式是把技術開發、標準研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四個環節銜接起來,技術廠商、標準研制和檢測單位以及用戶聚集在一起,從核心的共性技術研發到取得核心技術,再變成標準,形成驗證測試環境推動產業化,進而我們要積極開拓應用市場。
隨后由發起單位代表宣讀了發起成立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倡議書。
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旨在整合國內外技術力量,研究開發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宣傳推廣標準并為用戶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推動射頻識別技術演進。通過各成員單位的業務渠道,更加廣泛地參與到國家射頻識別重點項目中去;依托積累的經驗,為國內各類射頻識別工程項目的實施提供咨詢服務;同時通過成員單位的先進技術,提升實驗室的整體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
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由以下13家單位發起:
1.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2.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
3.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4.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5.國家林業局信息化管理辦公室
6.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7.天津中興智聯科技有限公司
8.睿芯聯科(北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9.上海天臣防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0.上海秀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1.陜西烽火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12.深圳市中興長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13.西安優勢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注:單位順序不分先后。
射頻識別開放實驗室最高決策機構為理事會,下設技術研究部、規范和測試部、標準推廣部、知識產權管理部,實驗室辦公室設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