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設備成為了電子產品業界新的創新點了,其前景被業界看好,許多實力雄厚的產業大亨紛紛投入到可穿戴式設備的研發當中,有的產品已經出世,例如谷歌眼鏡,還有處在研發階段就備受矚目,例如蘋果iWatch,還有憑借此類產品由名不見經傳到賺得盆滿缽滿,例如Pebble智能手表。總之,在如今產品創新乏善可陳的電子市場,可穿戴設備的橫空出世又帶給了廠商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各大廠商也將在這一新興戰場展開廝殺。
據Juniper公司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預測,包括智能眼鏡和其它頭戴式顯示器在內的可佩戴計算市場在今后幾年中將超過15億美元,其驅動力主要來自健身、多功能設備和保健護理方面的消費支出。
不提形狀適配問題,可佩戴設備屬于“未來的外形”,Juniper表示,像蘋果和谷歌等大公司已經在這個領域做出“重大策略行動”。
隨著Nike+和Fibbit Tracker等應用的推出,今年可佩戴設備市場已經達到8億美元。這些應用允許用戶在出汗健身的同時,由計算機收集處理他們的健身數據。
圖1:衣服中的傳感器可以監視疾病信號而且能夠在處于危險化學成分環境下發出警告。
上述報告還指出,雖然每年售出的健身和運動設備在數量上要多于保健護理設備,但保健領域的零售價格要稍微高一些。
現有可佩戴無線運動用品與無線供應商,比如極地(Polar)、佳明(Garmin)、耐克和阿迪達斯等,在2012年期間都進一步擴充了他們的可佩戴無線傳感器產品線,同時也有許多新創企業成立,他們進一步拓展了這類產品所收集數據的用途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