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功能各異的可穿戴設備層出不窮。華為、三星、接連發布了自己的可穿戴產品,但面對可穿戴設備的集中爆發,我們需要看清的是,目前可穿戴設備是存在三種發展模式的。而從這三種模式,我們或許可以看出未來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向。
可穿戴設備的三種發展模式
目前主流的可穿戴設備模式是應用處理器+傳感,除去基本的采集脈搏、血壓等功能,可以利用本身擁有的應用,實現與手機和配套設備的結合,向此模式發展的可穿戴設備大多定位為手機配件,主做這方面的芯片廠商有意法半導體和北京君正。
另一種模式是應用處理+傳感+WIFI/藍牙,藍牙和WIFI的加入使此模式可以幫助可穿戴設備實現通話的功能,將健康監測、通話功能、移動娛樂合為一體,聯發科目前正在為這種模式的芯片提供技術。最后一種模式幾乎每一家廠商都在做,但卻并沒有作為大力宣傳賣點的,此種模式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傳感+處理器,主要功能用于實現身體健康指數的采集和傳輸,但相對比較簡單的功能,對此種模式感興趣的芯片供應商卻不在少數,意法半導體、TI、飛思卡爾、英特爾、Atmel等都在為采用這種模式的可穿戴設備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可以看到,越簡單的模式反而吸引了最多和知名的企業。從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分析出目前可穿戴設備在哪個領域最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