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心率跟蹤器這么個玩意,但從消費者到生產廠商都沒有太重視,直到今天這個科技發達的數字信息時代,它已經成為可穿戴行業的萌物。
Fitbit的首款產品在2009年推出之時,被稱作是首款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可穿戴無線健身設備。夾式的Fitbit在基本計步功能的基礎上加入了軟件元素,讓用戶可以通過Fitbit網站或者移動應用查看數據進展。
也許,更值得一提的是,Fitbit以及其接踵而來的競爭對手,并沒有引入心率監測功能。通常來說,只有運動員或者存在心臟健康隱憂的人才需要那種功能。
如今,5年過后,Fitbit要押注持續的心率監測,以增加它的消費健康產品的價值。該公司計劃明年初推出的兩款可穿戴產品都將支持通過手腕讀取心率數據。當然,Fitbit并非唯一一家涉足心率監測的公司:Jawbone、英特爾、摩托羅拉、三星、LG電子、微軟和蘋果悉數打算或者已經推出帶有心率傳感器的可穿戴科技產品,而且這一名單也在持續擴大。
在行業專家看來,廠商紛紛在新的活動追蹤設備和智能手表當中加入心率傳感器,凸顯了心率數據在全面評估個人健康上的重要性。這股心率追蹤趨勢的另一個驅動因素是,相關的傳感器比較容易獲得。另一家可穿戴廠商Misfit的高管則補充道,那些傳感器也很便宜,單個傳感器的成本可能在1美元到2美元之間;加入它們也讓廠商們可以提高產品價格,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Jawbone的心率追蹤方式有別于其它的可穿戴設備公司。它的UP3手環內置特有的生物電阻抗傳感器,而Fitbit Surge、Microsoft Band、Basis Peak健康手表以及尚未上市的Apple Watch則悉數使用光學心率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