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無疑是“互聯網+”中公認最具前景和規模的一個產業,但同時也是最難做的一個產業。2014年開始,眾多大佬們便已紛紛進駐移動醫療領域,使其成為迄今為止最熱門的投資首選領域之一。雖然百家爭鳴,但真正開花的屈指可數。移動醫療面臨的挑戰很大,目前大部分APP都是“無中生有”、“岌岌可危”,看似守著千億級的市場,卻是看得見吃不著。
日前,醫療行業專家學者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群雄聚首,展開一場名為“移動醫療春天來了嗎?”的辯論。
移動醫療改變了過去的傳統生活方式,將大伙兒引入一種更為先進、輕松和便捷的就診模式。但許多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移動醫療的前景被專家和投資人一路爆燈,但實際上,餡餅下面埋藏著很多陷阱。移動醫療前路到底在何方?我們先來看看幾路高手如何過招。
移動醫療是輔助還是顛覆?
正方代表隊為匯馬科技顧斌,他曾任禮來制藥中國糖尿病事業部副總裁,動物保健大中華區總經理。禮來是首個商業化生產胰島素的百年制藥巨頭,顧斌在禮來的18年,也是見證與參與慢病特別是糖尿病管理發展的18年。他攬一批悍將創立匯馬醫療,推出“大糖醫“,立志做出獨步天下的最大最專業的糖尿病管理垂直生態圈,也是基于18年的沉淀。
顧斌開門見山,直指傳統醫療一直存在的詬病,“貴,慢,差”。:“移動醫療最大優勢就是‘便捷’,隨著中國老齡化加重,人口福利減少,中國的醫療資源稀缺情況逐漸暴露,許多醫院存在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的狀況,如此不僅就醫不便且容易導致醫患間的矛盾。而移動醫療隨時為醫患牽紅線,患者快速獲得解答,減少醫療成本,幫助醫生減輕負擔,促進醫患和諧。所以移動醫療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在很多層面一定能夠顛覆傳統醫療。”時代在發展,長江后浪洶涌也是時代之勢。
反方代表李天天,多年來經營丁香園。靠傳統醫療吃飯的丁香園,自然對這種觀點提出了反對意見:“正方的觀點主觀地夸大移動醫療的作用。首先移動醫療是技術,并不是醫療的核心,醫生才是醫療工作的核心,所以移動醫療是輔助醫療,并不是顛覆,更談不上顛覆醫療。”顯然,傳統醫療的擁簇者自然還是保持傳統以醫生為中心的保守觀念,剛一開場就火藥味十足。
移動醫療是餡餅還是陷阱?
必須承認我國醫療資源有限,對患者來說移動醫療能夠節省時間、醫療費用,從春雨醫生和好大夫在線的成功中,我們看到移動醫療的潛力和發展趨勢。但也有人認為移動醫療是在搶奪資源,而不是創造資源。正因為醫療資源有限,醫生哪有時間在線,線上的繁華也只是整容后的模樣。
醫生代表也表達了對于患者安全的擔憂:“移動醫療最大的問題是‘安全’,對基本的疾病咨詢可能有一定價值,但現在并沒有完善的法律監管制度,如何規避風險,保護患者的安全是最大的問題。對于患者安全來說,便捷與節約全都是泡沫。”
移動醫療的剛需是慢病管理
傳統醫療從業人員非常反感“顛覆”這個詞,實際上更需要顛覆的是觀念。移動醫療相比傳統有很多變化,它重視患者需求,重視患者的就醫體驗,而不是傳統的以醫生為中心。雖然移動醫療的未來目前還是問號,但借用馬云一句話“對待新事物最怕的就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積極地看待移動醫療,說不定明天就讓我們跟不上呢。
從業數十年的顧斌情懷滿滿與眾人分享:“移動醫療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至于是顛覆還是什么,大家根據自己的口味評價。200年前,人們發現外科醫生手術前洗手能改變傷口感染問題,這在當時很難推動,后來它成了標準動作。這樣的改變剛開始都是有阻力的,但絕對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移動醫療的剛需,就是慢病管理。慢性病除了診斷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前干預、預防疾病,管理和教育患者,而患者是有惰性的,他們需要更好、更方便的技術手段幫助他們管理疾病。而移動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會慢慢完善,移動醫療的春天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