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移動醫療可謂風起云涌,不僅有BAT等互聯網巨頭爭先恐后展開激烈的廝殺,更有蘋果、三星等大鱷對這一市場虎視眈眈,欲想分得一杯羹。早時入局的阿里巴巴日前大手筆出招,推出“未來醫院”實現首個醫保脫卡支付。而風頭正涌的騰訊也不甘示弱,微信公眾號將實現預約掛號以及支付功能。
移動醫療行業烽煙四起,熱鬧非凡,發展勢頭強勁。但從目前來看,這一市場尚且處于起步階段,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并且還沒有建立統一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容易出現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亂象,亟需加強約束和監管。
巨頭磨刀霍霍向移動醫療市場
日前,支付寶與華僑醫院聯合為公眾推出首個支持支付寶醫保結算的“未來醫院”,患者在廣州華僑醫院就醫,從掛號到繳費,都可以在支付寶錢包里用醫保結算,等候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支付寶錢包看病可以用醫保實時報銷,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在移動醫療領域又前進了一步。而同樣對互聯網醫療市場抱有勃勃野心的騰訊也毫不示弱,微信推出“廣州健康通”公眾號,廣州市民可通過該公眾號預約廣州約60家醫院的掛號,微信與廣州市衛生局啟動“支付一分錢”的掛號活動。
這些年來,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移動醫療領域。2011年,馬云的云鋒基金就向尋醫問藥網投資數千萬人民幣,今年7月又向華康全景網砸出幾千萬人民幣;同樣在7月,百度公司與北京市政府聯合發布“北京健康”云平臺;而騰訊更是以7000萬美元大手筆入主丁香園,1億美元砸向掛號網;除此之外,小米也想打開通往移動醫療的大門,9月小米向九安醫療投資2500萬美元;此前,盛大也曾一度涉足移動醫療領域。
另外,國外許多巨頭企業也在積極搶灘在線醫療市場。如谷歌公司專門設立cente項目,投資了基因診斷、遠程診斷、醫療保健等公司,同時也在收集個人生物信息;蘋果公司推出名為Healthkit的移動應用平臺,用來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健康數據;三星推出S Health應用程序,收集整理用戶健康數據,并能繪制出變化圖,以此來幫助改善用戶的生活習慣。